爱途旅行网
官方网站
首页 周边户外游 国内自由行 境外自由行 雪域高原行 草原自由行 海滨自由行 活动花絮 过往活动 全国景点 社区论坛

明皇陵

太祖朱元璋即帝位以后,建都南京,而以临濠(今凤阳)为中都。中都始建于洪武二年(公元年),至洪武八年(公元年)停建,由于兴建和使用的时间短暂,没有形成政治中心,但它在城市规划上的某些布局思想,包括它城内的宫殿布局,却影响了明北京城的规划。

明皇陵位于中都城西南公里处,陵墓中安葬着朱元璋父母及兄嫂、侄儿的遗骨。朱元璋出身贫寒,元至正四年(公元 年),其父母、兄嫂相继去世。朱元璋年仅余岁,无力大办丧事,仅以“被体恶裳,浮掩三尺”之礼,安厝亲人。多年后,朱元璋受封吴王,命故臣汪文等赴濠州修缮父母陵寝。洪武二年,他下诏在家乡兴建中都城,同时诏谕因旧陵之地,培土加封。洪武八年,罢建中都,又用中都余材,再次营建父母之陵。到洪武十二年,皇陵的总体格局基本形式,外有城垣,内有护所、祭祀设施;又在陵前竖起高大的皇陵碑和成双成对的石像生。
在陵墓的外围,有道城垣,形成城包裹陵墓的平面布局。由于皇陵地处明中都城的西南,为了使皇陵与中都城连为一体,所以皇陵的道城门都是以北门为正门,而皇陵也因此是坐南朝北,神道与神路置于陵墓之北。皇陵的第道城是夯土城垣,周长达里。第道城是青砖砌起的城垣,高丈,周长里多,四边开四门,皆有高大的城楼。第道城是皇城,青砖垒砌,周长丈。皇城平面长方形,它改变了过去帝陵内城平面方形的做法,为了将神道石像生移置城里,突出陵前享殿的地位,因此改为南北纵长的形状。皇陵的道城中轴线两旁,建设了不少祭祀、护卫、住所建筑,形成规模宏大,森严壮观的皇陵建筑群。经过精心的设计、规划、施工,建成后的皇陵,气象巍峨,被誉为“重门列戟园陵肃”,“壮哉斯陵从古无”。
明皇陵陵墓是椭圆形覆斗式大平顶,高出周围地面米。陵墓堆土而成,封土堆底边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占地面积平方米。陵前北部的金水桥向北,有长米、宽.米的神道,两旁对称排列着雕琢精美的对石像生。自北而南依次排列的石刻有:独角兽卧像对;石狮蹲像对;石华表对;马官、石马与控马者立像对;石虎立像对(现缺一对);石羊卧像对;文臣立像对;武将立像对;内侍立像对。这些石像生是目前所知明代最早、数量最多、刻工最精细的皇家陵园石刻,具有很高的石刻艺术价值。不仅数量居历代帝王陵墓之冠,而且雕刻技艺上也有独到之处。均用整块石料雕琢,无论是人像,还是动物,均造型生动,刻琢精细,具有高超的技艺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们是宋元石刻艺术发展的最早产物,对明清的石刻造型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神道南端紧连金水桥遗址,遗址南侧的东西两边各竖立一块大碑,东为无字碑,西为皇陵碑。两碑尺寸相同,规格一致,均高.米,分别由螭龙碑首、碑身、龟趺三部分组成。皇陵碑额篆有“大明皇陵之碑”个大字,因碑文系朱元璋亲自撰写,又名“御制皇陵碑”。朱元璋为了让子孙后代了解艰辛家世和开创江山的艰难,秉笔直书,历述家世实情与戎马生涯,一改历代帝陵碑刻粉饰夸功、谀墓不实的恶习。皇皇大著,堪称一绝。碑文长达字,是研究朱元璋家史与元末明初历史的珍贵史料。

明皇陵一直受到明王朝的悉心保护。明朝末年,张献忠起义军攻占凤阳,火烧皇陵,享殿等建筑为之涂炭,之后又屡遭毁坏。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大肆砍伐陵园松柏,使郁郁葱葱的陵园变成光秃秃的土堆,荒芜不堪。
新中国成立后,中都城和皇陵设立了文物管理机构,经过努力,中都城和皇陵周围的环境得到了治理,现有文物古迹也得到了妥善保护。年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