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途旅行网
官方网站
首页 周边户外游 国内自由行 境外自由行 雪域高原行 草原自由行 海滨自由行 活动花絮 过往活动 全国景点 社区论坛

楠溪江岩头

楠溪江及沿江农村文化景区,又称岩头中心区,位于楠溪江干流中游,包括从渡头至沙头.公里的水域、滩林及沿江古村落。总面积平方公里。仙清公路沿楠溪江纵贯全境,其他六大景区均与之呈幅射状联系,因此是整个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中心。
本景区的总体特色,主要体现为“水秀”、“村古”、“滩林美”。这里江水清澈,滩林众多。沿江而行,一路可见江道弯曲多弯,河床似阶梯起伏,滩潭相间,遇潭水缓,遇滩水急,视野窨幽闭相济,动静相辅,景色变化有致。沿江两岸,绿草如茵,大片的石滩和沙滩上长着马尾松、枫杨、柳树、毛竹、果林、芦苇等,时而茂密,时而稀疏,风韵独具,引人遐想。在滩林背后和公路近旁,分布着许多古村落、古建筑和其他各种历史文化遗迹,人文景观丰富多彩。苍坡村“文房四宝”的构想,芙蓉村“七星八斗”的布局,岩头、枫林、周宅、霞美、西岸、岭下、坦下等村镇的建筑岁月,可使人们在沉醉于秀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了解浙南农村由耕读文化向宗族文化发展的轨迹。
主要景点有:大楠溪、狮子岩、太平岩、石柱峰、岩头村、苍坡村、芙蓉村、枫林村、永庆桥、红十三军军部旧址、沙头烈士陵园、溪南滩林、西岸滩林、下烘头滩林、九丈滩林、渔田滩林等。
狮子岩
在岩头镇下日川村前潭中。二座小屿,一屿肖狮,昂首张口,迎流而踞,全屿为石,石色黑中透白,石壁嶙峋。另一屿在一屿之前,名“狮子球屿”,屿巅苍松葱郁,犹翠羽华盖,屿脚绿草如茵,杜鹃簇簇,树上松鼠攀杈跳枝,相逐戏耍,偶有清风吹拂,树冠摇曳,宛如狮球滚动。站岸边远望,万顷清流中一“狮”一“球”,酷似狮子戏球,是楠溪江的天然盆景。晨间,旭日升东,朝霞朵朵,狮子岩倩影投入如镜的潭中,雄姿娇态,风情万种,国内外无数的摄影爱好者为之着迷;晚上,皓月当空,竹筏队队,鸬鹚捕捉溪鱼,渔灯点点,照彻江面,碧波下灯火阑珊,织出亦真亦幻的水中世界。平日,潭中常有水凫寻鱼觅虾,扬起粼粼涟漪,弄皱一泓碧水,使得娇媚的狮影晕眩。遇雨季,上游山洪暴发,狂涛滚滚,浊浪排空,溪中万物销声匿迹,唯狮子岩中流砥柱,独立中川。著名诗人毛良诗赞(浙江龙泉人):“风琢雨雕亿万年,雄狮巨象出天然”。
太平岩
太平岩地处沙头镇渔田村,它是楠溪江景区的天然门户,是打温州市区方向来的游客进入楠溪江景区所接触的第一个景点,景区入口处有我国已故的书法泰斗沙孟海先生题写的“渐入佳境”四个笔力遒劲的大字。
太平岩,一江绝壁,碧树成荫,奇峰林立,怪石峥嵘,造型别致的胡公殿掩映在浓荫密处,在香烟、云雾缭绕之中若隐若现,令人心驰神往。
手扶石砌青石栏杆,走完百余步石砌台阶,迎面就是太平岩山门,处于拨地而起,凌空矗立而高耸入云的双笋峰之间。周围岚气缥缈,使人有飘飘然踏赴仙境瑶林之感。“恩赐春夏秋冬客,泽及东西南北人”,山门上的这副楹联,使人感到亲切。走过山门,前面是一段陡急的台阶,台阶中央突兀地歇着一块不伦不类的巨石,熟识者便会告诉你,这叫猪头岩,是猪八戒的化身。猪头岩过处,便是胡公殿了。
胡公殿,也叫渔田寮,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年),现存的为清朝光绪十八年(年)重新修建的。大殿建筑古朴雅致,后有巨崖峭壁为其依托,清纯碧秀的楠溪江水从前面静静地流过,寺宇的翘角飞檐隐现在乔木竹影之间,仿佛是神仙居府,世外桃源。
苍坡村
苍坡村位于岩头镇北面仙清公路西侧,为李姓聚居之地。它始建于公元年,原名苍墩。现存的苍坡村是南宋淳熙五年(年)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设计的,至今也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它虽然经历了近千年的沧桑风雨,却旧颜未改,仍然保留有宋代建筑的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水池以及古柏等,处处显示出浓郁的古意。
苍坡村在村庄的布局构思上,非常注重蕴含文化的内涵。村庄是以“文房四宝”来进行布局:针对村右的笔架山,铺砖石长街为“笔”,凿米长的条石为“墨”,辟东西两方池为“砚”,垒卵石成方形的村墙,使村庄象征一张展开的“纸”。这是“耕读”思想在山村规划建设中的充分体现。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一大特征。
芙蓉村
芙蓉古村地处岩头镇南面仙清公路西侧,是一座背靠“芙蓉三冠”布局于平地上的大型村寨,始建于唐代末年,为陈姓聚居之地。
芙蓉村中本无芙蓉,因其西南山上有三座高崖,其色白里透红,状如三朵含苞待放之芙蓉,因而得名。
现在的村庄系清初重建,它是按照“七星八斗”的思想,进行规划设计的,意为天上星星与地上人才相对应。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东,围以卵石砌成的寨墙,使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东面寨墙正中开一寨门,两边稍远处开二小门,寨门内建有樵楼,可观望四方,雄伟壮丽。其余三面开五小门。从寨门进内,是卵石筑成的主街,名“如意街”,寓吉祥如意之义。主街中部南侧,凿一内湖,水色清冽。湖旁花木繁丽,芳香袭人,湖中建有亭树,石桥缀之,村内引溪水沿寨墙、道路。民宅布置众多的水果,沟通各“斗”形成流动水系,清流涓涓,迂回于宅边、道旁,既可供村民洗涤、防火,又可调整小气候,丰富景观,使村落的环境充满安居乐业的气氛。村中民宅大多系木质结构,以参差错落的屋顶,朴实素雅的形态,优美亲切的比例尺度,白墙青瓦的明快色调,兼以家家石砌矮墙,户户绿树成萌,使整个村落构成一种和谐的美。
五尺村
在楠溪江上游,岩头村西北约公里处,有一座静谧恬适的村庄--五尺村。
年月日,中央军委批准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正是从这里举革命的大旗。而红十三军军部就设在五尺村的四份祠堂。在军部旧址南侧七、八十米的山岗上,雄伟地矗立着红十三军纪念碑。碑高十米,张爱萍将军手书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十三个熠熠生辉的金色大字,镌刻在碑体的青石上。
五尺四份祠堂之所以成为红十三军军部驻地,不仅由于这里地势险要,更重要的是五尺这个村庄有很好的社会政治基础。五尺是浙南地区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最早的一个村庄。早在党的创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当时全省唯一一个直属党中央的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第一批五位成员中,就有两位是五尺人。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是五尺村一位贫农的儿子,他是浙江省著名的“一师学潮的”积极参与者之一。在胡识因、胡公冕等人的影响下,五尺这个当时只有二百多户的小山村,就有人参加了红十三军组织,还有为数更多的五尺农民参加了党和红军领导下的革命活动。在那腥风血雨的战争时代,国民党新军阀对五尺村残酷地进行了无数次的扫荡、围剿,他们实行烧乡血洗的政策。五尺村人民为革命事业付出惨重的代价,敌人的暴行不仅不能征服英勇的五尺人民,更加激发了五尺人民坚强的革命意志。在党的领导下,这里成了摧不垮炸不烂的战斗堡垒。